“开架式”软件设计是未来之路

原创|其它|编辑:郝浩|2009-07-02 09:18:58.000|阅读 374 次

概述:“开架式”软件设计是基于应用程序的可扩充性提出来的,是一种软件底层架构的实现方式。他更关注应用程序底层架构的实现,与具体应用程序的实现无关,或者说具体的应用程序是构建在这种架构定义的范畴之内的。

# 界面/图表报表/文档/IDE等千款热门软控件火热销售中 >>

“开架式”软件设计是基于应用程序的可扩充性提出来的,是一种软件底层架构的实现方式。他更关注应用程序底层架构的实现,与具体应用程序的实现无关,或者说具体的应用程序是构建在这种架构定义的范畴之内的。

在这种设计思想下,我们的应用程序框架可形象比喻成书架一样,我们提供一个架子(规范),书架内容的不断丰富,就好像将不同的书(功能/插件)放在架子上一样,当然书需要满足我书架尺寸的要求。

在这种框架下,提供的是一堆服务和资源以及调用和扩展这些服务及资源的规范,而这些服务和资源也是可扩展的,你可以在一个组件中编写一些服务和资源由框架加载并与其他的组件分享。组件的功能是由框架加载并执行,它可以访问框架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如可以访问界面元素,访问数据库、文件,调用日志服务写入日志、访问多语言信息等等。

大概的运行时框架如下:

图中的组件A和B可理解为系统提供的组件或者应用程序功能性组件。

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提供一种机制:

1、 保证组件可以被框架加载并运行,

2、 将组件中包含的资源和服务注册到该框架中,

3、 组件访问框架中的资源和服务的透明性。(也表现出组件间、组件和框架间的协作性和可访问性)。

有了这样的应用程序框架,我们可以任意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组件,只要他遵循框架定义的规范。我们可以新增加一个组件,可以提供新的资源和服务(如果愿意),可以访问框架中的资源和服务就好像这些都是该组件自身具有的,而组件中提供的功能可以通过配置插入到恰当的菜单或工具条供用户调用。而这些对用户是透明的,他们不知道界面中的某个功能究竟来自于那一个组件。组件和组件之间是彼此独立的离散的。

远景:

将产品发布成为这样一套框架(标准)和预先提供的功能组件,用户可以到网上直接下载组件进行程序的升级,用户可以根据框架定义的规范自行开发,甚至有第三方软件公司根据框架的内容和标准专门开发特有的功能,如软件对GPRS、视频会议的支持等等。也可以支持OpenSource,开放标准提供给网上大量的开发者开发功能组件,作为用户可以在网上找到需要的功能组件。这些或多或少已经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问题了。

优点:

1、 扩展性极强,可以到甚至

2、 因为组件和组件之间是彼此独立的离散的,带来的升级也是方便的,

3、 程序更新只需要下载和替换相关的组件即可,

4、 程序的架构是严密的,

5、 架构本身的升级比较容易。

缺点:

1、 性能的影响。高扩展性必然以牺牲一定性能作为代价的。

2、 功能扩展的不定性。

3、 高度共享带来的安全性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标签: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不得修改原文相关链接,如果存在内容上的异议请邮件反馈至chenjj@evget.com

文章转载自:自互联网

为你推荐

  • 推荐视频
  • 推荐活动
  • 推荐产品
  • 推荐文章
  • 慧都慧问
扫码咨询


添加微信 立即咨询

电话咨询

客服热线
023-6866168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