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找到合适的产品?
联系客服协助选型:023-68661681
提供3000多款全球软件/控件产品
针对软件研发的各个阶段提供专业培训与技术咨询
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软件开发服务
全球知名设计软件,显著提升设计质量
打造以经营为中心,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管理
帮助企业合理产能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快速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追溯
生产过程精准追溯,满足企业合规要求
以六西格玛为理论基础,实现产品质量全数字化管理
通过大屏电子看板,实现车间透明化管理
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
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控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油气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钻井计划优化、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
提供业务洞察与决策支持实现数据驱动决策
原创|其它|编辑:郝浩|2009-09-07 10:34:46.000|阅读 1262 次
概述:看到这个问题,我想99%的人都会说:用资源管理器右键点击Windows目录,看看属性不就知道了吗?何必故弄玄虚呢!
# 界面/图表报表/文档/IDE等千款热门软控件火热销售中 >>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99%的人都会说:用资源管理器右键点击Windows目录,看看属性不就知道了吗?何必故弄玄虚呢!
但是,我 Smallfrogs 会有那么傻的把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问题重新翻出来吗?既然提出了这个话题,就有我的道理!请各位耐住性子往下看,看看我们的Microsoft同学又玩了什么样的花活,呵呵。
我们知道,查看一个目录有多大的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看看资源管理器文件夹的属性,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去看 Windows Vista / Windows 7 系统的目录,你会被你的眼睛所欺骗,因为,Microsoft 同学在 Windows Vista/ Windows 7 里面大量使用了NTFS文件系统的特性之一的:硬连接(Hard Link)来实现WinSxS机制!
关于 WinSxS,可以看我之前写的 《WinSxS 混乱导致的应用程序不能启动》一文。
我们知道,要安装 Windows Vista / Windows 7系统,那么系统分区必须是NTFS文件系统。原因有以下一些:
关于最后一点的 WinSxS 所需,我没有看到过相关的资料说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也是Windows Vista / Windows 7 系统需要NTFS文件系统的一个条件,因为只有在 NTFS 文件系统上面,才能实现硬连接机制,也才能达到优化Windows目录占用磁盘空间的目的。
关于硬连接,MSDN是这样解释的:
A hard link is the file system representation of a file by which more than one path references a single file in the same volume. To create a hard link, use the CreateHardLink function. Any changes to that file are instantly visible to applications that access it through the hard links that reference it. However, the directory entry size and attribute information is updated only for the link through which the change was made.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针对文件的特殊快捷方式,只不过这种快捷方式的实现和一般的快捷方式不一样。
Windows Vista / Windows 7 自带了创建硬连接的命令:mklink.exe,利用这个命令,我们可以给指定的文件创建硬连接:
下面的命令将在link.txt和source.txt之间建立硬连接关系
C:UsersSmallfrogsDesktop>mklink /h link.txt source.txt
为 link.txt <<===>> source.txt 创建了硬链接
注 意上面的例子:link.txt本是一个不存在的文件,但是当执行完mklink命令以后,link.txt文件也就被创建了。其实,link.txt是 一个虚假的文件,它是在文件系统层面上对source.txt文件的一个映射,而link.txt是不占硬盘空间的。
关于硬盘空间的占用问题,Smallfrogs 是这样测试的:
1、给硬盘划分一个新分区,空间只有2GB
2、在这个分区的test目录里面新建了一个1.9GB大小的文件,此时剩余空间是0.1GB
3、用mklink命令给这个1.9GB大小的文件建立了一个硬连接
4、检查这个分区的剩余空间,还是0.1GB,但是如果用资源管理器看test目录的属性,会发现有2个文件,总大小是3.8GB(整个分区才2GB,能够容纳3.8GB大小的文件吗?显然不可能了)
还是针对上述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原始的文件 source.txt 删除以后,link.txt文件还是会继续存在的,且内容就是source.txt的文件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删除source.txt,实际上删除的仅仅是这种连接关系,文件本身还是没有被操作的。
关 于硬连接,最后一个需要介绍的内容是:当硬连接建立以后,硬连接双方任何一个对象被修改,都会造成对应的连接对象被修改。例如上面的例子:如果修改了 link.txt,那么source.txt文件也会同步被修改,反之亦然。这一点和SHELL层面的快捷方式不同,SHELL层面的快捷方式文件LNK 仅仅是一个指示关系,修改LNK文件并不影响LNK文件指向的对象,修改LNK文件指向的对象也不会影响LNK文件。
好了,基本知识介绍完了,我们来实际看看Windows目录里面对于硬连接的使用情况吧。
经常看到有人抱怨,WindowsWinSxS目录占用了太多的空间,里面经常发现有同名的文件,而且这些同名的文件在 WindowsSystem32 目录下面也有存在,这是为啥呢?其实这就是硬连接导致的。
Microsoft 实际上在 WindowsWinSxS 目录和Windows目录之间建立了硬连接的关系,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对于 Windows 7 RTM 来说,你可以在2个地方找到Ntoskrnl.exe文件。第一个地方是:WindowsSystem32ntoskrnl.exe,另外还有一个地 方是WindowsWinSxSx86_microsoft-windows-os- kernel_31bf3856ad364e35_6.1.7600.16385_none_6c06b7c41576a7d9ntoskrnl.exe,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硬连接例子。Microsoft 在文件系统上面对 ntoskrnl.exe 做了一个硬连接,使得 ntoskrnl.exe 能够出现在不同的目录里面,但是只占用了一份 ntoskrnl.exe 的硬盘空间。利用这种机制,有下面的一些好处:
说了这么多,那么如何知道 Windows 目录的真实大小呢?Smallfrogs 提供了一个工具,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您系统里面有哪些文件是有硬连接关系的,以及Windows 目录下真实的文件大小。
工具可以从 http://www.kztechs.com/hardlink/realwindirsize.zip (请使用右键点击另存为...方式下载)或在本文附件下载到,下载解压缩以后,直接运行就可以开始扫描了。
扫描过程比较漫长,扫描完成以后,会看到下面的提示信息:
另外,在realwindirsize.exe所在目录下,会生成一份文件名叫做LinkedFile.TXT的文件,里面记录了Windows目录下各个硬连接的关系。
如上图所示,我们扫描到了65088个文件,其中,真实的文件有48022个,其他17066个文件 都是硬连接文件。真实的文件占用了14981682 KB的硬盘空间,而如果你用资源管理器看Windows目录的话,那么会提示说Windows目录占用了 18244902 KB的硬盘空间。实际上, Windowssystem32 目录下的大多数文件都和 WinSxS 目录建立了硬连接关系。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吧:
OK,本次Windows 7 研究就此完成,请继续等待下篇吧!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不得修改原文相关链接,如果存在内容上的异议请邮件反馈至chenjj@evget.com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接DevExpress原厂商通知,将于近日上调旗下产品授权价格,现在下单客户可享受优惠报价!
面对“数字中国”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机遇期,中车信息公司紧跟时代的步伐,以“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益化、一体化、平台化”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服务、工业软件等核心产品及业务的发展。在慧都3D解决方案的实施下,清软英泰建成了多模型来源的综合轻量化显示平台、实现文件不失真的百倍压缩比、针对模型中的大模型文件,在展示平台上进行流畅展示,提升工作效率,优化了使用体验。
本站的模型资源均免费下载,登录后即可下载。模型仅供学习交流,勿做商业用途。
本站的模型资源均免费下载,登录后即可下载。模型仅供学习交流,勿做商业用途。
服务电话
重庆/ 023-68661681
华东/ 13452821722
华南/ 18100878085
华北/ 17347785263
客户支持
技术支持咨询服务
服务热线:400-700-1020
邮箱:sales@evget.com
关注我们
地址 : 重庆市九龙坡区火炬大道69号6幢
慧都科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2025 渝ICP备12000582号-13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0608号